“3月2日,寶潔集團中國總部樓下有十多名Olay玉蘭油美容顧問拉起橫幅抗議,稱寶潔公司通過人才外包制度規避勞動法,欺壓勞工。
據無時尚中文網報道,在廣州總部抗議的員工稱,他們被要求將勞動關系從廣州某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轉移至廣州華好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華好),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多個城市的玉蘭油美容顧問也都被要求轉移勞動關系?!?/i>
前不久發生的這件勞務糾紛在媒體上有所曝光,由于事主是一家知名企業,此事引發了諸多關注與猜測。其中,“人才外包”幾個字第一時間引起了小編注意,由于行業相關性,小編暫時放下手頭工作,仔仔細細地看了幾遍該新聞,想看看“人才外包”到底是怎么和“欺壓勞工”扯上關系的。
“抗議的玉蘭油美容顧問稱,此前簽約某人力資源公司并外派至SK-II的部分員工重簽協議是直接和寶潔中國公司簽訂”
分析:此前的用工模式推測是勞務派遣
“寶潔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自2016年3月1日起,國家關于勞務派遣的法律法規有了新的規定和要求,因此,寶潔終止了原來美容顧問的勞務派遣模式,改為服務外包的經營模式?!?/i>
分析:這一段直接表明了“人才外包”的盛行的起因與優勢
“事實上,為降低成本,跨國企業在中國普遍存在人才外包策略。長期以來,寶潔中國通過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招聘大量勞工,他們與人力資源公司簽署勞動協議,并被派遣至寶潔旗下各品牌工作?!?/i>
分析:這一段表面上敘述了跨國企業的客觀用工模式,但是卻含有一種辛酸的成分。
就上述信息來看,人才外包只是許多公司采取的降低成本策略,更何況,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服務外包供應商會百分百接收現有人員,職務、待遇、福利不變?!?/i>
那么,原本只是一種用工模式上的變化,何以引發如此大的反應和波動?
公司給出的解釋是
“個別美容顧問由于種種原因,未能與相關供應商就雇傭協議達成共識?!?/i>
給出的解決措施是
“目前,我們的服務供應商已經在溝通處理此事,我們也全力配合協調工作,希望問題能得到妥善解決”
新聞中對于事件的描述大體如此。小編僅從事實敘述中得到信息如下:寶潔將勞務派遣轉換為了人才外包、部分員工對這一轉換不滿進行抗議、勞動關系轉換之后人員的待遇、薪酬與之前保持一致、供應商正在與相關人員進行協商。
各位看官的感受如何?
其實人才外包還挺靠譜的呀!
事實就是挺靠譜的啊,關于人才外包的諸多好處,小編已經不想贅述啦,在Talent Spot的系列文章中已經分析地十分透徹了。
在這里,小編只是想分析,為何一件原本挺好的事情最終卻導致了不太理想的結果。
先從員工角度來看
事件中的員工主要的訴求是,新簽訂的勞動協議于己不利,具體如何不利沒有明確顯示。
根據公司代表之后承諾的“薪酬、職務、待遇都不變”,我們可以推測所謂的“不利”更多的是一種感受。
這就可以理解了。
你想想平時班上的好好的,和周圍的小伙伴打成一片,領導突然叫你把座位換到他跟前去,你會不會蒙圈?
何況人家還是突然要求和自己并不了解的新公司重簽勞動協議?
能不有所抵觸嗎?
這種抵觸實際上是一種擔憂、恐懼,
是人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時的應激反應。
再聽聽周圍的言論、查查渠道不明的消息,很容易就會由擔憂上升為憤怒。
所以在這一事件中,我認為員工并沒有什么責任,甚至也沒有主動去改變什么的必要。
接下來從公司角度來說
既然員工沒有責任,那么公司應該負有責任。因為這件事情是公司主動“挑起”的。
那公司需要負什么責任呢?
我認為公司需要在做出“派遣轉外包”的決定時,就開始向員工進行宣導和溝通。
起碼,要讓員工明白什么是人才外包吧?http://www.cadiz-virtual.com/cn/insights/show/44
然后,再向他們解釋清楚人才外包會帶給他們哪些變化、企業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什么?
是為了控制成本、提升業務靈活性、增強管理流程的精簡等等;
而不是想要降低他們的待遇、克扣他們的福利。
只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別人,別人才好做出正確的反應呀。
如果溝通不透明、不及時,只能造成信息不對稱,進而造成誤解,
讓員工心懷不滿,這是違背企業初衷的結果。
員工與企業對立,這是“人才外包”服務商堅決不想看到的局面。
因此,身為人才外包服務商,Talent Spot也會在后續的服務中注重“企業與員工溝通”這一塊,助力企業及時做好員工心理的安撫和實際的安置。
在此,也附上一篇舊文,以供參考。
http://www.cadiz-virtual.com/cn/insights/show/80